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入籍】儀式


昨天下午去參加入籍宣誓儀式,算是完成了入籍申請的最後一步。因為在申請時同時選了申請護照 (原來不是所有區都提供這服務,有些borough是需要在入籍完成後再另外填表申請護照的),所以現在Home Office 應該已開始為我們辦理護照,大約六星期內應該會完成。不過因為入籍後必須即時剪毁永久居留卡,因此在收到新護照前就不能計劃出境外遊了 (不過若真有要事,還是可以申請,在原有的護照上貼上一張專用貼紙,盛惠125磅!)。

本來有計劃想在十月底某君考試結束後,趁著丹麥 Legoland 冬季例休閉園前去玩玩 -- 機票實在便宜,週五晚上出發,週一晚上回家的長週末機票,往返兩程合共只要大約三十多 -- 但現在看來時間上不許可,可能改去英國別的地方。

或許到利物浦或曼城一天遊吧,但大前提是要買到便宜的火車票啦。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閱讀】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事隔八年重讀了村上的漩渦貓。這書收錄了村上在94-95年間,旅居麻省專心寫「發條鳥」時,記錄生活雜事的輕鬆小品。有點像日記或流水帳的風格,不過內容相當有趣,充份體現村上的幽默﹑敏感和細膩,而且書中有好多可愛的貓貓呢!

這書亦是被一眾真偽文青掛在口邊的「小確幸」的起源。一般人只將重點放在字義上的「微小」及「確實」,今次重讀才發現大家都忽略了村上說的「節制」:

「為了找出生活中個人的小確幸,還是需要或多或少有類似自我節制的東西。」

沒有經過節制﹑忍耐或等待之類的心情而獲得的小幸事小樂趣,或許跟村上說的小確幸有點不一樣吧?

又,讀畢才發現沒有在書中看到漩渦貓啊。或許漩渦貓別有所指?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2007)
村上春樹
241頁
2016.09.27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閱讀】Reasons To Stay Alive


Matt Haig 近年推出了好幾本大受歡迎的小說,這本寫的卻是他多年來面對憂鬱症的親身體驗。喜歡這書因為這並不是專家或醫生寫的悶蛋指南或隔岸觀火self-help書,而是由病人寫的真實感受。

作者沒用很多篇幅描述自己如何克服困難,亦沒營造峰迴路轉的情節,說他怎樣從幾乎跳崖自盡的情緒崩潰邊緣,重獲面對生命的勇氣。他只是敍述了自己的故事。有點像跟朋友談天,有時會有一句沒一句的,又或是前後篇沒一定的關連。沒有博同情贏眼淚的痕跡,讓人看得自在舒服,但同時亦覺得有所獲益。

或許情緒困擾並非想像中的罕有,因為這世界就是被刻意設計成這樣子的。若你不擔心不困擾,哪會消費花錢買保險買護膚品呢? 一個人亦不會因為相貎、事業、家庭、財富等等的外在條件看來比人優厚,就不比別人容易患情緒病,所以也不該為自己的敏感情緒感到內疚或自責。嘗試接納接受,甚至肯定那是自己生活的一部份,或許比努力的驅趕負面情緒﹑莫名其妙的逼自己加油讓自己快樂起來更合理一點吧?

Reasons To Stay Alive (2015)
Matt Haig
275 pages
25/09/2016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廚房】抺茶拿鐡

我住的小區,既不是貴族富人區,又不是那種 up-and-coming 的 hippie 型格小區,所以附近根本沒有地方能喝到抹茶拿鐡。不想老遠跑去市中心,唯有在家裡自己弄。樣子不很吸引,但味道不比外面咖啡廳喝到的差。省回4磅,又不用特意跑一趟。

抹茶拿鐡 Matcha Latte
(雖說是拿鐡,但這牛奶份量的比例更接近cappaccino/Flat white,比一般Latte少一點)

1大匙約3-4克抺茶粉 (有時傍晚想喝又怕睡不著,就減至半匙),先加大約4湯匙(60克)的水,用 aerolatte 攪拌小棒攪好,再加入170克暖低脂奶。

【減肥】第一次玩diet bet

(P.S. 這是我剛參加時第三天拍下的,現在參加人數已有2813,總金額升至$98420)

好多個月前已知道有 diet bet 這種玩意,但一直好懷疑,擔心是騙局。不過前幾天認真了解過後,又覺得ok,於是週三那天就決定參加。

【入籍】批核

前幾天忽然收到通知,說我們的入籍申請已成功批核,月尾要去參加宣誓儀式。

一波三折的攪了三個多月,幸好終於攪定了。

對於多了一本護照,其實沒太大感想。不就是一本出入境時要用的文件嘛。入藉後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下次從香港返英,在希斯魯機場不用再排那條非歐盟長隊囉。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meal prep】lock n lock


這幾天因S父來訪,跑了很多地方,昨天送機後,回到家中已近九點 (note to self: 下次記得告訴有需要送機的訪客回程時盡量選乘中午或下午早段的飛機)。但我還是花了一個多小時準備本週的 meal prep,洗洗切切煮煮了一輪。因為若不meal prep,今早一起來就很可能因毫無頭緒,打開冰箱亂吃一通,又或是乾脆煮個即食麵吃。

【外吃】Tsujiri 辻利茶舖


前天在 Soho 的 Eat Tokyo 吃過午餐後,到附近的 Tsujiri 辻利茶舖吃了一個新地。

樣子很討喜吧? 但好奇怪啊,明明顏色相當夠,抺茶味道卻不夠,不可能是用了色素吧? 可能因為茶味不夠,於是雪糕吃來只覺甜。加上那好甜好甜但又不很香的紅豆蓉,總之就是一整個的失望。

在網上被捧到天上的店,多是落得個始於期望卻終於失望的結局。

我覺得香港的Via Tokyo 及其他兩三家有名的 (我記不起名字,反正就是甚麼京都甚麼屋之類) 比這好很多。嗯,跟沙田City Super門口那個賣抺茶雪糕的專櫃差不多囉,簡單來說,就是不算難吃,但真的那甚麼特別好吃,算是「不難吃但不吃亦沒損失、若要排隊就蝕了」的那個級別嘛。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廚房】Padrón peppers


每次去西班牙餐廳吃Tapas,若菜單上有 Padrón peppers (有時候英文菜單只寫 peppers,但西班牙菜單幾乎都會寫明是 "pementos de Padrón"),幾乎都一定會點。除了好吃,除了因為Tapas菜單上本身可選擇的蔬菜不多 (馬鈴薯真的不算是蔬菜!),亦因為這道菜一般好便宜 (笑)。

最近一年,開始在Waitrose及M&S兩家超市看到這種辣椒。M&S賣得好貴(印像中是100克賣兩磅多),我沒買過。Waitrose 賣得便宜,而且還有兩種選擇: 英國本土種植的Waitrose自家出品 (£1.59 / 130g),及真正在西班牙西北部Galicia地區 Padron 種植的獨立品牌 (£1.89 / 130g)。我只買過 Waitrose的,除了價格,亦覺得既然英國本土有出產,選長途跋涉搭車來的那種會有點不安吧...

煮法簡單,就是預熱鍋子噴油煎香,中途翻幾次,大約三四分鐘就好,比一般燈籠椒、甜椒快。不過鍋子一定夠熱,有次我試過用中火去煎,煎很久表皮才變皺變黑,但裡面已有點太熟太軟,味道及口感都不好。

Padrón peppers 一般都不辣,但據說每30隻之中,就可能會有一隻辣的。不過這兩星期我們吃了幾包 (最少都吃了100隻),還沒吃過一隻辣的,莫非是品種改良過或甚麼?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廚房】風乾香蕉


自從搬家後安裝了一台有低溫風扇功能 (最低30度) 的蒸氣烤箱後,就將之前用的 excalibur 風乾機帶回老家給我媽用。其實用烤箱的成本比風乾機要貴,用烤箱風乾十小時,可能就要兩三磅,風乾機大約一磅或更少一點。不過用烤箱風乾,還是比在外面買香蕉乾便宜 (這類 chewy banana 在超市一小包30克就賣60便士),亦吃得安心。

以前用風乾機,跟機食譜建議用57度去風乾,不過我的烤箱預設的風乾功能建議用60度,那我就用60度了。昨晚臨睡前將香蕉切片 (約1/4"厚),再用檸檬水泡一會,放在已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入機風乾。今早「收成」,口感味道剛好!

唯一的問題是,實在太好吃,很快吃光光。下次再做,放涼後要立即分量用真空袋包好,免得再吃過量!

風乾香蕉片 Dehydrated / dried chewy banana
香蕉4條
檸檬半個

60度風乾10小時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電視】七八月的電視劇


歐美劇

(1) Person of Interest: Netflix上看了第四季,欲罷不能下唯有在千尋上看了第五季。可惜千尋只有12集,欠了最後一集大結局! 不過也看得夠滿足了。雖然第四季開始有點欠新意,不過劇情整體還算ok好看。除了原有的主角,由壞人變成好人的Root跟Elias都好有型。哈,已計劃短期內會由第一季開始重看,就是一邊看一邊做家務或在跑步機上步行的那種。

(2) How I Met Your Mother: 風格有點像 Friends,輕鬆、散緩,英文對白又容易聽,所以經常被我當成white noise 背景,一邊編織一邊播著。開頭覺得有趣,但看到第四季後就悶了,幾個主角們無論男男女女都好像以 get laid (找人上床)。

(3) Spotless: 英法合作、以倫敦為背景的劇集,專門清理凶案現場的男主角,半推半就下兼職幫黑幫清理殺人現場。因為有點沉重,所以只看了五集就暫時擱下來,遲些有空應該會再看的。

(4) Marco Polo: 第一季是一年多前看的,到上月Netflix推出第二季時,已將劇情忘記得七七八八,於是又重看第一季,再看第二季。嗯,其實劇情有點爛的,不過很多場面拍得精彩逼真,演員表現不錯。唯一的是,演員來自五湖四海,於是有英國、美加、澳紐、大陸(!)口音滿場快,有時還真有點怪異的。

(5) Bosch: 警探美劇,有趣的是主角亦正亦邪,而且每個案件用的時間多一點,可能會跨上幾集。節奏沒一般法庭/警匪美劇般明快,倒有點像英劇。暫時只有第一季,大概要多等一年才有第二季呢。

(6) Under the dome: 改編自Stephan King的故事,一個小鎮有天無端端被一個透明罩子蓋著,與外界完全分隔,鎮內自此發生了各種怪異事件,但最好看的是鎮內各人的反應,有為生存而各懷鬼胎的人,當然也有好偉大為大局著想或為他人犠牲的人。暫時看了兩季,已讓我很有衝動想找原著來看,不過成900頁呀,難度很高,所以暫時未敢亂來。

(7) Stranger Things: 嘩嘩嘩,一個字: 堅正!!! 超爆好看。科幻 + 政府陰謀,有點X檔案fu,但不是每集處理不同的個案,而是整個season 1 都圍繞著一個很長的大plot發展推進。演員超得,除了那幾個童星小演員 (陰功,演技好過香港嗰啲乜乜七七視帝視后9千萬倍呀),久休復出變成媽咪級的Winona Ryder 都演得不錯 (雖然那神經質角色有點像為她度年訂做)。

日劇

(8) 我不是不能结婚只是不想: (網上有n個譯名,這只是其中一個) 講述三十九歲熟女重遇高中時代暗戀對象的故事。整體來說很好看,幽默之餘也有點深度,又有感人位。只是最後一集的結局,在沒甚麼伏筆下來個大扭轉,好像有點破壞了整套劇集的連貫性。

(9) 愛我別走: 只看了一點點,改篇自英國日裔作家Kazuo Ishiguro 的 Never Let Go。大概因為我太愛太愛那原著 (那書有點村上1Q84風格,有很多細節,但整體情節卻老是停步不前 Not going anywhere 那種,總之就是愛的人好愛,不愛的人就破口大罵那種),於是覺得翻拍的日劇完全不成。

大陸劇/台灣劇

(10) 一把青: 頂著白先勇的光環 + 戰爭背景史詩fu 的台灣劇。估計是套需要慢慢蘊釀情懷氛圍的劇集,但看了兩三集就沒能繼續看下去了,因為劇情進展很慢,場景、燈光、對白說真的也不夠好,唉,失望了。

(11) 秀麗江山之長歌行: 最讓人驚訝的是40歲林心如扮起少女居然很ok。暫時只看了幾集,感覺上劇情好像只放在林心如一人身上 (大概因為她自己的經理人公司有份投資?),所以整體劇力有點薄弱,而且另外其他演員除了跟林談情的那位外,可能因為出場時間太少,都好像有點面目模糊,看了幾集都記不住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