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週日晚上從台灣訂了三本書,週一出貨,今早週三就送抵。好快! 比較過博客來及金石堂兩家大書店,書價其實一樣,但博客來運費按書本數量計算,金石堂則按重量。一般二百頁的平裝書只有約400-500克,所以經博客來買就比金石堂便宜約300新台幣,即大約£8! 不過如果將來若有機會想買五六百頁的厚書,金石堂應該比較划算。(哈,所以特此記下,方便自己將來查看...)
(2) 剛才晚餐炒stir-fry,切完辣椒後覺得手指好痛。不是手指尖,而是近關節部份,有被灼傷的感覺。好奇怪,以前切辣椒好少出現這情況。下次要帶手套才切嗎...
(3) 過去兩個月看完了好幾本書,都是小說。有看過幾本非小說,可能題材都有點沉重 (例如 Joseph Stiglitz 本 Euro 呀! 我居然係去滑雪時買嘅,咪痴鬼咗線呢...),全部都進展緩慢。不過幾本都是好書,我有決心想讀完的,不過大概要認真訂個時間表才有希望吧...
(4) 一直愛吃泡菜、酸椰菜那類發酵蔬菜,但前者在英國不易買,後者雖能輕易在超市買到,但一般都不是raw的,根本沒有益生菌,吃來好像有點無謂,於是一直想自己醃。一年多前已經看中德國人/波蘭人用的那種發酵缸,每次去波蘭都有少少衝動想抱一個回家,又或是在ebay上買一個。但最小的一種容量都有 5公升,除了很佔地方,也不想一次過醃那麼多,一來一種味道吃一大缸好像太單調,二來亦怕萬一失手就浪費了很多菜。早陣子看到英國老牌果醬瓶推出了1公升大的小小發酵瓶,一瓶剛好可做1個椰菜的份量,於是買了一組合共三個。過兩天應該會先實驗做比較簡單的德國醃椰菜,還有醃小蘿蔔,成功後才挑戰自己做泡菜。
(5) 前幾天我跟老公說,現在的新聞看得人好沮喪,無論是美國、英國或是香港,經常會讓我看得有種窒息的感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決定盡量不看太多新聞,要看也只看BBC,限制每日的資訊汲取量。他說,那不就像關自己在象牙塔中嗎? 我想了想,覺得他說的不無道理 -- 雖然與其說是象牙塔,不如說是鴕鳥政策更貼切 -- 不過,在這個世代這種環境,不頽廢地風花雪月只談吃喝玩樂,還可以做甚麼呢。
(6) 做麵包跟跑步、彈琴一樣,若斷斷續續的去做,很難可以進步。於是今年初已經定好目標,每7-10天做一次歐式麵包。不過一二月間經常外遊,抽不出時間將酵母養好,一直到幾星期開始才能真正實行。截至今日,已經烤了8次。雖然還是缺點多多,不過已比最初一兩次已經有丁點進步。為了可以頻密練習又不用吃太多麵包,現在我只烤原食譜4份之1的份量,即只用250克麵枌,烤出來剛好能吃兩三天(如果我一人吃),這樣我就可以每週烤兩次了。
(7) 現在家中冰箱一般都是豆腐及魚,有時看到有機 / 走地 / 粟飼雞大減價,又或者忽然有心癮想吃雞翼,亦會買回家。沒買豬牛羊已有一段時間,不是戒吃,因為外出用膳時偶爾會吃-- 例如菜單上有伊比利豬又或是 Chateaubriand,就實在不想點烤鱸魚鱒魚三文魚這些了。不過自己在家裡盡量不煮,整體少吃點豬牛羊而已。
(8) 往年倫敦的櫻花季大約是四月,有時五月上旬還能看到。但今年暖得早,三月尾已經開到茶蘼。其實我對櫻花不大感冒,相比之下我較愛木蘭,又或是地上的水仙、鳶尾、番紅花之類的球莖花。不過今年真的開得早,加上晴天不多(很多日子只是氣溫暖,但天還是灰灰白白的密雲狀態),所以沒到公園看過了。
(9) 開始搬東西上閣樓。除了冬季衣物、滑雪工具及少用的手作工具,我還想將一半的鍋子搬上去,尤其是鐡鍋,可能只保留一大一小兩個在廚房。呀,再加一個烤麵包的。
(10) 以前都不看時裝 ( = 非古裝) 大陸劇,但最近看了兩套都算OK喎。一套叫「微能力者」,另一套是「法醫秦明」。劇本拍攝方面,是比不上同類型同題材的歐美劇,但真的好OK,大約比十幾年前的港劇已高出一皮 (er... 比現在的大概高一百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